发布时间:2025-05-22 19:28:36 人气:141 次 来源:乐鱼体育注册
组和光伏面板并不陌生。驾车行驶在沿海公路,向远处眺望,一排排高大的白色叶片悠悠转动;距公路不远处,一个个光伏基地,犹如一片片“蓝海”铺展开来。在这里,
盐城是江苏海岸线最长、滩涂面积最大的城市。风从海上来,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成为盐城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起点。从最初的风电、光伏,到储能、氢能,产业在盐城扎根、生长,制造业也从初具规模迈向集群化发展。2024年,盐城新能源发电量连续15年居江苏首位,被誉为“海上新能源第一城”。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今年初,盐城聚焦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举行“新春第一会”,释放将创新基因深度植入产业血脉的鲜明信号,发出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引领发展的强音。从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到聚力打造三大“零碳园区”,盐城新能源产业链不断延伸,科创成果逐步涌现。盐城正以走在前、打头阵的姿态,争当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道路上的“碳路先锋”,加快绘制“新质蓝图”。
盐城地处江苏沿海中部,是江苏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拥有582公里的海岸线平方公里的滩涂湿地。大自然赋予的绿色宝藏,让盐城以得天独厚的优势率先探索新能源产业。
盐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处室负责人回忆道,2008年、2009年左右,盐城新能源产业开始起步,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众多新能源企业前来投资。“十三五”时期,盐城的新能源产业开始驶入发展快车道。“一下子建了很多风电项目,包括陆上风电、滩涂风电、海上风电等。”
2010年,以金风科技落子盐城为契机,盐城市大丰区抢抓机遇,发挥风电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风电产业园。历经15年发展,大丰风电产业园已成为国内集聚度最高、产业链较为完整的风电装备特色产业基地。
在盐城市大丰区,驾车行驶在路上,远处一排排白色风机错落有致,数百米高的风组格外醒目。
年平均累积日照为2338.8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每平方米1400千瓦时至1600千瓦时——盐城是光伏发电的理想地点。2024年,盐城光伏产业重点制造企业达80家,完成营收1060.48亿元,在盐城新能源产业中占比最高。通威盐城相关负责人说:“盐城晶硅光伏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不断跃升,建立起覆盖硅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逆变器等环节的产业链条,形成链主企业引领、研发平台支撑、产业园区承载、上下游协同配套的发展格局。”
以风电、光伏两大产业为地标,近年来盐城提出“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聚力布局氢能、两大未来产业。盐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处室负责这个的人说,“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是指将风电和光伏产生的电能用来制取绿氢,多余电能上网或,储存的电能在需要时释放,实现清洁能源的稳定供应。“储能产业近几年发展较快,已有多个大型储能电站项目落地,氢能产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以示范项目为主,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
位于盐城射阳的远景储能电站,数千个银灰色的储能柜整齐排列,约有五个足球场大——这是风电龙头远景能源在盐城布局的储能产业。2024年7月,远景射阳储能电站在射阳港经开区正式建成并网,一举成为江苏最大的独立储能电站。远景能源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在迎峰度夏期间,射阳电站创下了省内收益最高纪录,40天收入4000多万元,平均单日创收超百万元。
2023年底,盐城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以此为契机,盐城提出高标准规划建设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加速形成绿色低碳发展产业集群。
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位于盐城市盐南高新区,西伏河从园区旁缓缓流过。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园区聚焦风电、光伏、氢能、储能、双碳、海洋经济及现代农业等七个主题,每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从招商开始,我们就规划好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另外,园区还配备了住宿、食堂,到办公楼步行可达”。
成立于北京的远实能源科技刚搬来盐城不久,就在的同一栋楼办公。远实能源综合部部长陈晓文表示,2024年11月,在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接触后,选择在盐城设立公司,从事风电叶片的回收处理。“楼上楼下就是产业链上下游,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紧密结合,贴近服务。”陈晓文说。
国科华创新材料距离远实能源只有1公里,4月这里设备已完成调试,进入中试阶段。依托华北电力大学“氢能技术创新中心”,国科华创专注于突破钛纤维气体扩散层进口替代难题,是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沿海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创新中心共同推进的盐城首个“拨投结合”重点孵化企业。
国科华创总经理张科表示,在敲定落户地之前,他们还考察了其他几座城市,但最终选择了盐城。“作为长三角地区新兴的氢能产业高地,盐城有两大优势:一是前瞻性产业规划与生态构建;二是高效执行力与配套保障能力。”张科说。
以科技创新为牵引、以场景供给来撬动,正是盐城摸索的新能源发展之路。同时,盐城大力开展科技赋能活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盐城市科技局数据显示,2024年,当地深入开展产学研用“十百千万”行动,走进27个城市举办“盐城科技行”153场,累计对接高校院所139家、服务企业1540家、供给合作信息和项目11535项。
以工业园区为基础,打造零碳园区,成了盐城实现绿色零碳目标的创新突破口。2022年,盐城规划建设3个零碳产业园区,分别位于大丰港、射阳港、滨海港,逐渐完备绿电就近消纳体系,不仅让园区企业用上绿电,还为企业组织绿电绿证使用认证和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等提供服务平台。
三大园区因地制宜,差异化“先行先试”:射阳港零碳产业园以“绿电+新型电力系统”为特色;大丰港零碳产业园以“绿电+氢能”为特色;滨海港零碳产业园以“绿电+冷能”为特色。目前,3家零碳产业园均完成首期绿电专线及变电站间隔改造,实现核心区绿电专线接入。
为何要建设零碳园区?大丰港零碳产业园负责这个的人说,绿电物理可溯源是产业园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企业叩开海外市场、提升竞争力的底气。
发展绿电,既能解决就地消纳,又能吸引更多企业为“绿”而来。在大丰港零碳产业园,总投资82.5亿元的岚泽绿色甲醇航煤项目、总投资60.5亿元的吉电绿氢一体化项目相继落户。“我们看中盐城的可溯源绿电资源。”上海企业岚泽能源投资负责这个的人说,公司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保障盐城本地130万吨生物质废弃物离田的需求。
2024年,盐城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675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达312亿千瓦时,连续15年居江苏首位。当前盐城已集聚众多新能源产业龙头,在盐城市科技局相关处室负责人看来,目前盐城新能源产业侧重于制造端,研发部门的引进不算多,未来盐城将在科学技术创新上下更大功夫。
强化科学技术创新,最关键的是人才。2024年,盐城发布“黄海明珠人才计划”2.0版本,进一步加大对产业人才和科创平台聚才的支持力度,持续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逐渐完备人才评价机制。
2025年初印发的《盐城市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到2027年,盐城创新驱动体制机制更健全,科技与产业创新实力明显提升,科学技术创新总实力跻身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前10强。
盐城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零碳产业园建设。完善就近高效消纳利用的新型电力系统,强化绿电需求型企业招引,积极发展绿电制氢、绿色甲醇、绿氨、绿色航煤、绿色日化等绿色产业链,加快建设全球绿色低碳研发中心,全力打造全球绿色低碳产业集聚高地。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黄海之滨的盐城,正以绿色为底色,以创新为画笔,加速构建一条更绿、更新、更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未来,盐城将持续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彰显担当。